媒体析大学毕业即分手现象 称折射责任意识缺失

工人日报 - 2012.07.20


      2012年夏天,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挥别象牙塔进入职场。年轻的恋人们也面临着毕业的考验。近期微博上发起关于“毕业就要分手吗?”等微话题引发网友激烈讨论。有网友认为“真正的爱情不会因两地分居而产生负面影响”,有的网友则认为“爱情不能当面包,为了以后的发展应该分手”。

  本期深度报道并不打算只停留在讨论该不该分手层面,而是想借此调查当前“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深层婚恋观和价值观的“变化”及其与传统观念的差异,围绕这种变化和差异,探讨年轻一代对于婚姻家庭的观念和看法及其背后的深层社会和教育因素。

  刘晶(化名)是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研二学生,最近刚与比她高一级的男友分手。分手直接原因是男友今年毕业要回老家工作,而她则准备未来留在北京。两地分隔,双方均难以接受,于是“和平”分手。

  七月是毕业季,如今在不少高校,毕业季即分手季似乎已成常态。然而这看似常态的背后却折射出很多问题。调查发现,大学生这一群体在接受新生事物,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方面普遍存在正向表现的同时,其婚恋教育却正在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忽视,与此同时,年轻一代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及底线伦理的自我约束正在逐渐丧失。

  真爱难敌距离 ?

  最近一个叫“曾经毕业季你分手了吗?”的投票中,共1329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超过四成网友表示“已经分手”,还有11.14%的网友表示“和别人结婚了”,“没有分手”和“已结婚”网友仅占22.5%和17.16%。

  《中国妇女报》近期调查显示,大学生恋情成功率不到25%,即使恋爱成功,最终能走到一起的不到10%。

  “就算毕业没分手,若干年后又分手的也不在少数。每个人都说‘距离不是问题’,其实真正经历了后才发现距离真是个大问题,‘青春作伴’才是硬道理。”来自重庆大学的小樊已毕业13年。回忆过往,他满怀唏嘘,“如果没有大学时代那段感情,我根本不懂得如何同异性建立亲密相处的关系。但当时要真的结婚了,说不定会很惨烈。”小樊认为大学时代选择“青春作伴”不可耻,这是让自己成熟起来的必经之路。

  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季面前继续坚守自己的爱情。2012年6月,优酷网一个名为“六月毕业季,我们说好不分手”短片引起众多网友关注。短片讲述了武汉各高校数对情侣的恋爱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毕业不分手。仅一个月,短片就在优酷、人人、微博上引起轰动。面对即将分隔两地,短片中情侣们表现出的坚强让网友们感动。“毕业只是我们在爱情众多磕磕绊绊中的一个坎。更重要的不是担心毕业后的分离,而是安住当下,守一不移”。

  不过知名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创始人、CEO龚海燕女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赞赏大学爱情的纯洁美好,但并不看好“天各一方”的爱情。她认为,如果情侣间一个北上、一个南下,现实矛盾很容易会被距离激发出来,这时距离就不再产生美了。

  责任感缺失还是现实太残酷 ?

  如今,“在大学期间不谈恋爱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已成流行语。告别忙碌的高中来到大学,不少人失去上进动力,谈恋爱成为他们打发时光的好选择。相当一部分人对自己没有定位,也不明白爱情的真谛,很多人只是因为身边朋友开始谈恋爱,便加入“盲从”的大流。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少对于婚恋方面有效引导,一些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功利主义”明显。不少人谈恋爱单纯为积累经验、派遣寂寞和满足需求,责任感严重缺失。相当一部分人恋爱主要目的并非为了真爱或走向婚姻和家庭,只是寻求精神寄托和相互慰藉。还有个别人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物质条件。因此,毕业季成为检验真爱的试金石。多数不成熟、动机不纯的恋情最终止步于毕业季。

  更为直接和深层原因或许在于严峻的社会现实带来的压力。龚海燕女士表示,“90后”大学生更像成长在温室里的花朵。“他们长期生活在没有金钱诱惑和缺乏工作压力的避风港中,一旦步入社会,残酷的现实会撕开爱情的面纱。等待他们的将是就业、买车、买房等最现实的命题”。在她看来,“毕业分手”现象很大程度源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与“90后”群体普遍表现出的逃避问题的心态有关。“他们从小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缺少独立承担责任的意识与能力。”

  龚海燕表示,家庭教育是不少人选择“毕业分手”的重要原因,她建议父母在这方面应给孩子足够空间,尊重子女意愿。

  近年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缘来是你》等电视相亲节目涌现,引起社会关注。作为此类节目重要参与和收视群体,大学生正在遭受非传统婚恋观的激烈冲击。

  长期关注媒体对青少年及大学生影响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云泽副教授认为,电视和新媒体发展给大学生婚恋观变迁带来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原因,“毕业季分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而家庭和教育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有专家明确指出表示,毕业分手成为常态的现象直接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婚恋教育和责任教育的严重缺失。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何光沪认为,计划经济时代,夫妻“两地分居”很多,户口和工作制度造成很多“牛郎织女”,但婚恋关系比现在稳定。现在户口和工作制度比计划经济时期自由得多,“现实的距离”大大缩短。所以“分手季”主要不是由客观因素造成,“婚恋观价值观是重要原因。”

  “我们需要怎样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中永恒的主题。对于大学时代的爱情,不同人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大学就应多体验与不同的人在一起。”还在上大学的小陈不久前刚和男友分手,她认为大学生恋爱选择应多元化。“恋爱和结婚这两件事应该分开,恋爱可随心,只要结婚慎重就行。”小陈表示非常理解那些毕业分手的情侣,“大家都年轻,事业心重,机遇也多,分手了可能对各自今后发展都好。我觉得这也是对家庭的负责。毕竟只有自己先安定下来,父母才能放心。”

  小陈的观点代表不少“90后”的态度。

  刘晶感觉分手与婚恋观并没有直接联系,而是与个人关系更大。“不管分还是不分,都要作出牺牲。遵从现实分手,牺牲了两人感情,努力在一起只能牺牲自己。”她认为明智的选择是放弃感情,发展个人事业。

  相比之下,大学毕业14年的小张对爱情的看法相对保守,“及时行乐”的感情对小张来说不可想象。“大学生毕业分手是他们的个人选择。但不能不负责任地玩弄感情。”他认为这与现在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婚恋教育有关。

  赵云泽认为,真正有感情的恋人很难因毕业分手。“这个年代找工作没有强制性规定,如果感情足够好,距离问题总有办法解决,相隔再远爱情也不会破裂。如果感情不牢固,毕业季就恰恰为想分手的情侣提供了合适理由。”他建议,大学生不要抱着“物质”的动机或“玩玩的”心态去寻找爱情,真正的爱情应以爱情本身作为出发点。

  知名教育学者郭簃认为,毕业即分手这种现象或多或少与当前大学生缺乏相应教育支撑体系有关。他建议应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尽快补上婚恋教育和责任教育这一课。

  何光沪教授则认为,从社会层面考虑,除了补教育的课外,还应从改善社会风尚和就业环境入手,缓解年轻人就业和求生难题,使之在婚恋考虑中的比重大大降低。(记者 王 瑜 实习生 陈忧子)
0
更多>>

成功故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泡泡太阳羽

2010年03月09日 我们结婚了

业务联系

联系人:马小姐

电 话 :010-64422188-151

邮 箱 :media@jiayuan.com

业 务 :受理电视、平面媒体、广播电台等媒体报道

联系人:杜小姐

电 话 :010-64422188-157

邮 箱 :media@jiayuan.com

业 务 :媒体采访、媒体约稿

媒体会员俱乐部

欢迎您来这里寻找幸福。我们诚邀您加入世纪佳缘媒体会员俱乐部,以便我们为您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加强双方交流合作。

加入媒体会员俱乐部>>

更多>>

关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