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自传《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

楼主

我找媳妇
我找媳妇52岁178cm黑龙江 齐齐哈尔

发布于2017-02-14 23:02

无意中翻阅到《中国作家》登载的陈凯歌自传《我们都经历过的日子》, 心头一阵紧缩, 已丧失的记忆突然恢复, 将人带回那已被遗忘的疯狂岁月?…
  陈凯歌“ 文革” 前考入北京某赫赫有名的“ 重点中的重点” 中学, 此类学校均为父辈级别“ 顶尖” 的高干子弟和学习成绩“ 顶尖” 的平民子弟汇萃之所。时势与环境使他们成为“ 第三代”中最为活跃、敏感的一群, 因此陈凯歌的“情境” , 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 第三代” 进行检视和反思的理想的“实验场”。
  大体说来, 中国的教育从一九五七年后随大环境变化而日渐左倾, 在“ 红”与“ 专” 的关系中越来越强调“ 红” 的重要性, “ 阶级斗争” 渐渐成为“ 一门主课”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封建残余” 早被逐出学校门外; 外国文化, 无论是“古典” 还是“ 现代” 统统是应被批判的“ 资产阶级” ,青年根本不得与闻; 随着“ 反修斗争” 的日益尖锐, 面朝俄苏的文化之门也砰然关上。所剩下的,只是中国式的“ 阶级斗争” 学说。这一代人正是在这文化封闭中成长起来, 其精神发育自然要受到严重影响。陈凯歌回忆道: “ 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从小就被告之, 爱是有阶级性的, 阶级, 是区分爱与仇的最终界限。血族亲爱关系也毫不例外。”
  此类“ 斗争” 理论能深深渗入青少年的心灵, 是与一种坚信“我们这一代” 将“ 亲手参加埋葬帝、修、反” 的战斗、“拯救世界三分之二受苦人” 、解放全人类的宏大理想和历史使命感紧密相连的。这种理想主义带有强烈的独断论色彩, 因而“ 唯我独革” , 根本不知宽容为何物。在随后呼啸而来的“ 文化大革命” 中, 他们势所必致地充当了“尖兵”和“ 闯将” 。

  纵观“ 文革” 历程, 各种派别反反复复、上上下下, “你方唱罢我登场” 。社会成员被分为同志/ 敌人, 左派/ 右派, 阶级弟兄/ 阶级异己分子, 红五类/ 黑五类, 红卫兵/ 狗患子, 革命群众/ 牛鬼蛇神, 走资派/革命干部, 造反派/ 保皇派?… 无论哪一派, 都坚信只有自己是“革命的” , 而别人是“ 反革命的” , 因而必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 都没有最起码的“ 法治” 和“ 公民” 观念, “ 掌权”就设法剥夺别人最基本的公民权,一旦“失权, 项组自身的公民权便不获保障。“有了政权就有一切, 没有政权就没有一切” , 成为“流行观念”。因此,“失权恐惧症” 像瘟疫般毒害着人们的心灵。种种剧变惊心动魄, 造成社会心理的严重创伤和社会成员的巨大分裂。

喜欢(1)
分享:

发表评论(0)

公告

缘分圈是一个真诚友善的情感交流互助平台,我们希望每一个话题都有轻松的讨论,积极的观点。

缘分圈不欢迎以下内容

1、不文明的语言,表达或激发仇恨的言论,将被删除。

2、涉及政治问题及不适合公开讨论的敏感内容,将被删除。

3、涉及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性取向、性别、文化、阶层、职业、年龄等含有歧视、误导等的内容,将被删除。

4、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将被删除。

5、涉及个人隐私,相关人要求删除。

6、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TA们都关注该话题(0人)

话题状态

最新活动2022-06-27 22:24

被浏览1112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