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 德

楼主

我找媳妇
我找媳妇52岁178cm黑龙江 齐齐哈尔

发布于2017-04-30 22:2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将自己置于“低位”,对别人以礼相待,这被称为“谦虚”,或叫“谦逊”、“谦恭”。而与此相反的是“骄傲”,即自大自满,自我炫耀,时时以居高临下、桀骜不驯的态度对待别人。一个趾高气扬、自以为是、指手划脚、高谈阔论的人,人们一定会说他是一个缺少教养没有涵养的人。所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涵养有修养的人,一定要努力要求自己时时事事都谦虚谨慎。
《周易》中说“君子以虚受人”、“人道恶盈而好谦”。《尚书?大禹谟(2)》中说:“满招损,谦受益。”记载春秋时代各国兴亡的史书《左传》上也有“卑让为德之基”的至理名言。《诗经》中则说过类似的话:“温温恭人,为德之基。”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不固执己见,才能看得明白;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才能建功立业;不自大傲慢,才能长久。又曰:“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就是说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我表现;要自尊自爱,不要妄自尊大。
这些都是教人屈己尊人,万不可有高傲之心的论述。这些理念经过几千年来的传承,塑造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
在《论语?学而》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之说,说这话的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意思是要多自我反省,多看自身的不足,才能看到问题所在,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一个人如果自傲自满,又怎能去反省自己的过失呢?他还曾说:“能力强却向能力弱的人请教,学识丰富却向学识匮乏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经纶却像一无所知一样,别人冒犯自己也不计较。我曾经有一位朋友颜回就是这样的。”
汉末思想家徐干曾说:人的品德就如同一个器皿,器皿是空的才能装进东西,满了就装不进了。所以,一个人应当经常地保持虚心和恭敬,不要以自己有超群之才而凌驾于别人之上。要处处看到别人的优点,而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教导你。
《荀子?宥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孔子参观鲁桓公庙,见有一个欹器,设计得十分巧妙,就问守庙的人说:“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这是置于座位右边以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警器,空了就倾斜,不空不满就端正,满了就翻倒。”回头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灌水进去试试看吧!”于是,学生舀水往里面灌。果然,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这里,古人可以将简单的哲理用一个特别的器物反映出来,并用来时时警戒自己,不得不让人叹服古人的智慧和能力以及对理重视和尊崇。
所谓“挹而损之”,就是从灌满水的器皿中舀出一些来,使它不致倾覆。以人的修养来讲,其损之之道的具体内容,则如孔子所说:当是“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这就叫作“损而不极”,即保持一定的空虚,留有余地,而不是满到了极点。最后,孔子十分肯定地说:“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
唐太宗就是一位这样的人,他虽贵为天子,但在谦恭方面却为后世树立了楷模。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们说做天子的就可自尊崇,无所畏惧。我却认为应当保持谦逊恭顺,常怀畏惧。以前舜帝告诫大禹说‘你只要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与你争能力的;你只要不自己炫耀,天下没有与你争功劳的’。做天子的,如果只知妄自尊崇,不遵循谦恭之道,倘若自己有过失,谁肯犯颜谏奏呢?所以我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必定上敬畏皇天,下畏惧群臣。上天高高在上可以洞察人间最细微的地方,怎能不敬畏呢?群公卿士都在看着,怎能不畏惧呢?如此想来,就知道要保持谦逊保持敬畏,唯恐不合乎上天之心和老百姓的意愿。”
贞观三年,唐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论语》中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如何解释?”
孔颖达说:‘这是圣人的教化,希望人有谦虚的美德。自己虽有能力,不骄淫尊大,仍向没有能力的人求教其所能的事。自己的才艺虽多,却好象非常少,仍向才艺少的人学习优点。自己虽然有,其样子好象没有。自己虽充足,其貌好象空无所有。不仅平民百姓,帝王之德

喜欢(0)
分享:

发表评论(0)

公告

缘分圈是一个真诚友善的情感交流互助平台,我们希望每一个话题都有轻松的讨论,积极的观点。

缘分圈不欢迎以下内容

1、不文明的语言,表达或激发仇恨的言论,将被删除。

2、涉及政治问题及不适合公开讨论的敏感内容,将被删除。

3、涉及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性取向、性别、文化、阶层、职业、年龄等含有歧视、误导等的内容,将被删除。

4、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将被删除。

5、涉及个人隐私,相关人要求删除。

6、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

TA们都关注该话题(0人)

话题状态

最新活动2017-04-30 22:23

被浏览669